炊烟起,游子归。
	层层叠叠的村落,
	氤氲升腾的炊烟,
	一静,一动,
	缭绕着人间的悠闲与繁忙。
	 
	清早,风轻云淡,
	炊烟也是缥缈疏朗的模样;
	 
	正午时分,
	柴草与灶火肆意交融,哔哔作响,
	炊烟亦显得粗狂,
	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醇厚的浓香;
	 
	待到傍晚,夕阳落下,
	炊烟便升了起来,
	像隐秘的暗语发出召唤,
	一声归去来兮。
	 
	人烟,人烟,
	有人的地方才会有炊烟,
	而有了炊烟,则一定有人。
	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
	时光流转之间,
	浸满了俗世烟火香气。
	 
	红砖、绿树、炊烟、土墙,
	当这些意象交逢,
	便是记忆中家的模样。
	 
	在炊烟的映照下,
	任是多么粗糙的心灵
	也会在这大自然的温暖的包围里,
	润泽如水。
	 
	想起炊烟,
	便想起母亲的温声絮语,
	想起喷香的佳肴,想起热闹的团聚。
	 
	合着缕缕炊烟,伴着鸡鸣狗吠,
	一家人说笑谈天,
	春种秋收,家长里短,
	所谓地老天荒,
	也就这样了。
	 
	想起父亲说,
	如果有一天,
	走得太远,迷了路,
	炊烟就是回家的路标。
	 
	纵然往事随风散,
	却始终不曾忘怀:
	炊烟升起时,
	那是有人在等你。
	 
	而今又见炊烟起,
	你可曾听见归去来兮?